外学内享行致远 研思并举共提升
--- 五台县实小一校区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纪实
五台县实验小学网讯
为了深入落实新课标理念,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3月22日上午五台县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组进行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五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教研活动。
五年级数学组在组长张敏的组织下学习了新课标的内容: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在实际发展时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教学阶段核心主要主要表现为数感、样稿、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结合直观空间、直观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这是学生面对未来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挑战。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务,因此五年级数学组在张敏老师的带领下对于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展开了教研。
张敏老师提出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道德体系。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面对所有的学习者,用同样的方式提取同样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自我建构的需要。而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大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
张颉老师说学习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但是现实中的教学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许多碎片化的知识,反复进行一些碎片化的训练,也就是强化知识点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先把握知识的整体构架,再进行部分学习和研究。这样,学生很难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整合,采取单元式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孙青兰说学生掌握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还不够,还要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我们可以在一定的学习阶段采取专题式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王瑞华老师认为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学习,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讲课要发现问题,再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不要怕问题出现在课堂上,只有有了问题,才能促进我们成长。
杨玉荣老师认为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这些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通过本次数学教研活动,老师们在不断的学习和研讨中增长了见识,掌握了技巧,提升了能力,向专业化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
![]() |
![]() |
![]() |
![]() |